贵州多籽生殖代怀

不忘初心筑梦山村——记市政协驻太平镇泮溪村

发布时间:2019-07-24 09:00作者:贵州多籽生殖代怀

  走进泮溪村,只见宽阔整洁的沥青路进村入户,一栋栋江南风格民居依山傍水、错落有致,飞檐翘角、粉墙黛瓦掩映在青山绿水之中……这些美景,倾注了市政协驻湾里区太平镇泮溪村第一书记陈露的心血。

  用“智”解除民忧

  泮溪村位于国家4A景区狮子峰内,天蓝、树绿、水清,有着良好的生态优势。但过去的泮溪人,一直守着绿水青山过苦日子。村民杨刚员说:“以前村民们一年到头就靠种几亩田、到山上砍几根竹子过日子,一年下来,每人也就两三千块钱收入。”

  2017年9月,陈露肩负着带领泮溪村村民脱贫致富的使命,只身来到泮溪村,成为了一名驻村干部。如何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让贫困户依靠产业脱贫、让村民的钱袋子鼓起来?这考验着驻村扶贫干部的担当与能力。

  陈露说,村民要富起来,一定要依托本地资源,做活乡村旅游文章,发展不忘初心筑梦山村——记市政协驻太平镇泮溪村特色种植业。在他的带领下,村里成立了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由原来的分散经营变为抱团发展。全村18户村民采取土地入股、资金入股的方式,实行联户股份制,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去年,合作社种植的150亩葡萄喜获丰收,户均收入5万元。

  从“各炒一盘菜”,变成“共办一桌席”,激发了村民搞庭院经济,经营农家乐、民宿的积极性。泮溪村凭借全国生态示范村、全省乡村旅游示范村的“金字招牌”,创新经营模式,充分保护和利用好山清水秀的生态资源,股东们坐地分红,日子越过越红火。每逢节假日,前来品农家菜肴、游田园风光、购绿色食品、住农家屋的游客络绎不绝,由此全村每年增收近90万元。

  用“情”温暖民心

  “住进了泮溪村,我就是泮溪人。”陈露说。驻村帮扶后,村里每个贫困户家庭的基本情况他都一清二楚,记在心里。“驻村帮扶不是来‘镀金’,而是要真正为他们办实事、解矛盾、分忧愁。”陈露说。

  谈起村里的第一书记陈露,高龄独居老人高印连总是有说不完的赞美之言。她清楚地记得,去年年底降雪后的一个清晨,当她推开房门,看到从房门到院门是一条没有积雪的平坦小路,陈露正在弯着腰扫雪。原来,陈露想到雪那么厚,老人家门口台阶那么陡,本来不忘初心筑梦山村——记市政协驻太平镇泮溪村走路就已蹒跚的老人要是出门滑倒了可怎么办?于是,天刚亮他就急忙穿上外套、拿上铲雪工具赶到老人家,想在老人醒来之前将积雪清扫完毕。为消除老人的孤独苦闷,使她的心情愉悦一些,陈露还时不时地去老人家里,陪老人唠嗑。

  村里有一户叫杨盛瑞的多残家庭,一家三口仅靠杨盛瑞和老伴的低保金生活。有一次,陈露到杨盛瑞家走访,看到下肢残疾的杨盛瑞在艰难地挑水,冬季路滑、台阶又高,饮水井距离室内50多米远,杨盛瑞每次只能提小半桶水,走起路来左右摇晃,随时都可能摔倒。看到此景,陈露自掏腰包买来水管,找来施工队伍,引来了自来水,解决了杨盛瑞一家的饮水难问题,并将他老伴安排在村里当保洁员,增加一些生活来源。

  为给贫困家庭提供帮助,陈露为泮溪村建立了“爱心医疗帮扶基金”,发动市政协机关干部进行义捐,目前已募集资金5万多元。

  用“心”树立榜样

  “新村在于建,新风在于引。”陈露说,现在的泮溪村不仅有“面子”,更有“里子”。

  为有效遏制农村封建迷信、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陋习,陈露依托市政协开展的“三风”活动,充分挖掘当地文化资源,弘扬杨氏先祖杨震“你知、我知、天知、地知”“四知”清廉优秀家风家训, 建立和健全了《村规民约》,每月进行一次“泮溪人讲好泮溪故事”活动,大力讴歌身边好人,评选最美丈夫、文明经营模范、爱心企业家、模范夫妻、最美庭院等。

  杨新宇是一名致富能手,去年他乔迁新居,却只简单办了六桌酒席。他说:“村里有村规民约,咱们就得遵守。”无独有偶,68岁的杨刚华数年前从城区搬回村里居住,义务管理村民活动中心和旅游公厕,被人称作村里的“热心肠”。如今,泮溪村里文明新风处处荡漾。(徐新富 张平)


参考资料

标签: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