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多籽生殖代怀

农田讲生态农民增收快——聚焦南昌高标准农田

发布时间:2019-07-29 18:59作者:贵州多籽生殖代怀

一场夏雨过后,安义县长埠镇江下村的农田里,绿油油的水稻秧苗生机勃勃,成群的白鹭在此聚集嬉戏觅食,仔细看田间沟渠,还有泥鳅、小鱼在欢快地玩耍……如今,走在江下村的稻田边,就能赏到一幅“江南渌水多,顾影逗轻波”的美景。

“这样和谐的生态景象,仿佛带着我们回到了小时候。”长埠镇江下村村支书龚修生向感叹道,村里的良好生态环境都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建设。江下村,共有农田2600多亩,过去农田分散,且有低洼地,常年有内涝发生,导致农田土壤质量差、水稻产量较低。去年,我市将江下村作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整村推进核心示范区,对全村农田进行整体改造提升。项目区坚持走优质、高产、高效、生态之路,着力改善农田基础设施,确保建成田块平整、土壤肥沃、排灌方便、道路通畅、生态良好的高标准农田,实现项目区“规模化、机械化、生态化”的目标。了解到,长期以来,我国耕地保护普遍存在“重数量轻质量、重用地轻养地”的现象。在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中,应该如何保护生态环境?“来看看我们的沟渠,你就明白了!”龚修生拉着来到田间沟渠,只见排水沟采用六角空心植草砖护砌,农田的泥土与水渠相通,这样一来,田间的青蛙、泥鳅等生物就能够“来去自如”,从而保护了生态。“项目区在设计建设过程中始终贯穿生态高效理念,机耕道全部采用4米宽砂石路面,生产路采用3米宽素土路面,改建、新建机耕道3810.66米,新建生产路7547.57米,实现道路通达度100%。”江西中煤建设集团项目经理饶世俊告诉,现在田块格田面积810亩,在保证灌排通畅的基础上,实现耕地利用面积的最大化。渠中鱼虾成群,沟壑芬芳一片。通过生态环保建设高标准农田,最大的受益者还是农民。“老吴,今年水稻怎么啊?田地流转租农田讲生态农民增收快——聚焦南昌高标准农田金有多少?家里还有什么困难吗?”7月16日,安义县农业农村局副局长熊林桥与江下村村民吴有平唠起了家常。吴有平,40岁,是江下村地地道道的农民,不过从去年开始,他也像城里人一样,领起了“工资”。“自从我们这儿搞起了高标准农田建设,村里生态好了,我们的收入也提高了很多,过去流转田租每亩只有200元左右,现在涨到了500元一亩。”吴有平高兴地告诉,除了土地流转得的租金,他还有公司固定收益得的股金,平时他还会去公司做事赚点“外快”。熊林桥告诉,作为省级贫困村,江下村现有贫困户32户共计85人,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后,村里的土地集中流转到了江西绿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公司以“五统一”和“农田托管”的方式聘用农户,按绿色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进行耕种,将分散粗放生产模式转变为集中精细高效种植模式,农户转型成为“职业农民”,不仅增加项目区农民收入,而且能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助推贫困村全面脱贫。江下村只是我市打造高标准农田带来的农业新景象的生动例子。近年来,我市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相继涌现出优质白莲、优质蔬菜、虾稻共作等一批特色农业基地,高标准农田的倍增效应正逐渐显现。“我们始终突出绿色理念,建设生态农田,同时,将高标准农田建设优先向贫困地区倾斜,对建档立卡的贫困村实现全覆盖,以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扶贫为重点,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载体优势,全力释放项目效益,加快土地流转,促进产业融合升级,带动农民就业,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市农业农村局副调研员黄文生说。不仅如此,我市充分发挥高标准农田基础平台作用,根据贫困地区资源条件、产业状况以及农业发展导向,科学进行规划设计,高标准高质量开展工程建设,补齐农业产业田间农田讲生态农民增收快——聚焦南昌高标准农田基础设施扶贫短板。目前,涉及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的28个贫困村中已有25个实现脱贫,脱贫比例达89.3%,脱贫农户624户,占总贫困户的94.7%。(李小红 林潇)

参考资料

标签:

推荐文章